- Feb 12 Sat 2011 22:33
喘息
- Jan 23 Sun 2011 01:53
「斜風細雨不須歸」讀後感
斜風細雨不須歸一書由三個短篇所組成,雖名為武俠小說,但實則更接近偵探小說,論起近代偵探武俠的翹楚當屬古龍大俠。和注重氛圍描寫,風格凜冽,但用字直白的古龍相比,本書文字輕靈,在描寫人物場景著墨頗多,讀來韻味十足。
- Jan 01 Sat 2011 16:48
仙劍奇俠傳3電視劇感想
剛看完仙三的電視劇,我覺得編劇真的該好好檢討,遊戲改編的連續劇BUG一般都會比較多,但這部也太誇張了,而且劇情很多轉折都非常生硬,景天的功夫忽強忽弱,龍葵明明很關心雪見但過幾天又忌妒雪見跟景天的感情?還有長卿跟紫焉,分分合合比鄉土劇還拖戲(除了忘情湖那段外,其他部分我很好奇編劇的頭腦是裝什麼東西…),若不是想知道誰拿走了景天的玉珮,我可能看到25集就看不下去了,不過發現是誰後,我更囧了,因為仙三在時代設定上比仙劍一早(紫焉是靈兒的祖母),結果居然出現仙劍一的人物穿越時空,還拿走了景天的玉珮,(都能穿越時空,直接打敗邪劍仙不是更快?)再者,這部戲的天神也都太弱了吧,完全沒看到天界反抗邪劍仙就直接完敗,在角色的設定上我覺得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 Dec 27 Mon 2010 18:07
痞子英雄
延宕了許久,總算鼓起勇氣將整部戲看完,果不其然,一股惆悵感油然而生,瀰漫在四肢百骸:難得台灣偶像劇能拍出這種水準,無論劇本、演員、剪接、音樂都相當令人讚賞,可惜再好的戲也有曲終人散的日子。蔡導能拍出夢幻的高雄實令人佩服,雖然本齣戲給了觀眾很多提示(小小吐嘈一下:dreamer篇精采萬分,可惜編劇後來還是走向通俗商業片的口味,如果能融入更多新意相信會更好),在進行到一半時就能猜出大老板跟結局(繼續吐嘈:南區分局重要腳色中除了局長跟小綠外,都曾被懷疑是內鬼,編劇這種手法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但明快的節奏仍吸引人繼續觀看,同時編劇發便當不手軟的進展,也使人為劇中腳色捏把冷汗。(雖然是這麼說啦,但台灣編劇一定不敢賜死主角…)
- Dec 26 Sun 2010 19:29
太平客棧
太平天國金陵城破之日,江湖各路人馬齊聚太平客棧,在兵荒馬亂中,眾人心中有何圖謀?作者透過各個人物的對話,帶出大家來此的不同目的,同時也介紹出「天龍劍」于志仁這位核心人物。這手法其實金庸在雪山飛狐中早已用過,飛狐書中一夥人被大雪困於客棧,本書則是被湘軍所囿。架構跟史實契合看得出作者下了一番苦功,但還是有許多美中不足之處。
- Dec 23 Thu 2010 15:53
寒假
趁著短短的兩週寒假,我看著電腦裡所列出這幾年想看的電視電影清單,好多好多…就算給我兩個月的假期也看不完吧。平時在上課或是實習時,我都盡量不去看這些影片,為什麼呢?也許是我太想飛入夢想的藍天吧,每每看到劇中人物的糾葛情仇總是令我難以自拔,看到螢幕中截然不同的人生,總是帶點艷羨,如果我的人生能像戲中的一樣,那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呢?好似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從小在錦衣玉食中無憂無慮的生長,「江湖」二字對她而言,是新奇,是刺激,更是自由。見著不順眼的人就打,看到不稱心的事就管,江湖是她的烏托邦。世上誰不想追尋夢想而生活?但真正能拋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勇往直前者能有幾希?所以我只能透過小說、漫畫、電視去品茗不一樣的人生,羨慕他們的勇氣。
小時後,總覺得螢幕上的大哥哥大姊姊們很神氣,轉眼間,我也有了跟螢幕上腳色相仿的歲數,悠悠十載,竟如此無聲無息的從我身上流逝,想到前幾天我才跟阿姨說很多人讀完大學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追求什麼,但捫心自問,我真的是在追求心中所想嗎?亦或只是向現實妥協?人生不是戲,因為人生無法NG重來,再接下來的黃金十年,我期許自己能達成人生的幾個目標。
- Dec 11 Sat 2010 14:47
風聲
剛看完麥家所寫的風聲,小說實在比電影好看太多太多了!無論是故事的架構或是敘事的節奏都十分完美。潘老先生的東風,顧老太太的西風,以及作者以第三人觀點所寫的靜風。著實扣人心弦,盡管裘莊的故事仍是羅生門,但我已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了滿足。
- Dec 11 Sat 2010 10:41
烽火南國的少年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莎拉塔的圍城日記非常有名,作者以平民少女的角度看待這愚蠢的戰爭,穿插本身的生活剪影,童言童語卻直抵人心,透過莎拉塔每日的書寫,慢慢在我們腦海中拼奏出戰時的困頓生活以及人民心中的不解和憤怒。在莎拉塔的圍城日記現世前五十年,台灣也有位青年習慣每天寫日記,就是烽火南國的少年──黃撐旗,為了給長期處於太平盛世的我們警惕,黃撐旗先生將自身日記改寫出版,告訴我們二戰時期兵荒馬亂的台灣,看著一幕幕的故事進展,我掉入了台北醫專的迴廊。小時候爺爺常抱著我講古,以客家話訴說他年輕時如何逃離日本人徵兵的生活也躍然紙上。
但這本書讀起來其實相當不順暢,我想是因為作者當時是以日文寫成,盡管翻譯成中文,但作者還是遺留了許多中文沒有的日式語法。再者,我其實不太喜歡作者的「改寫」,因為在本書中我其實看不到到作者的情感,太多流水帳式的敘述,以及天外飛來一筆的角色,是本書最讓我詬病之處。和莎拉塔的圍城日記飽滿的情感迥異,也許是作者刻意淡化或是戒嚴時期作者為了惹上麻煩而捨去情感的書寫,但我更想看到的不僅只是冷酷的紀錄,而是作者身為知識分子的困惑及身處時代夾縫的吶喊。
對我們這世代的人而言,戰爭已是難以想像的名詞,盡管現在世界還是有許多動盪不安的角落,但希望戰爭永遠別再發生,戰爭雖然會促使人類科技的快速進展,但也可能會使人類文明急速殞落,一個戰爭,能容納多少悲傷的心?願世界上不要在有下一位烽火南國的少年。